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让“丑小鸭”成“白天鹅”

发布时间:2021-04-25  点击:[]  来源:

让“丑小鸭”成“白天鹅”

——一则有瑕疵的普通随笔的教学价值发掘

赵道夫  黄明珠

有点瑕疵的普通随笔容易受到冷落、忽视,但它最有代表性,代表着最大多数学生的写作状况。从一则典型的有瑕疵的随笔案例出发,探讨总结升格写作的思路与经验,一定会让受益的学生群最大化,教学效益最大化。重视研究有瑕疵的随笔资源,多维度多层次开掘其教学价值,对于优化写作教学策略,提升写作教学质量,一定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请看:原生态随笔

那是一个巢(原稿)

盱眙县第二中学八(18)班   徐天怡

夕阳被揽进大地的怀抱,村子上空飘着袅袅炊烟,和着清风逐渐散开。泥土与芳草混合着的湿润气味缭绕在我的鼻尖,还夹杂着一丝被雨水冲刷过的凉意,我紧了紧衣服领口,跟随父亲走在小道上,无意间瞥到那棵树上,目光便不肯移动了,指着那棵树上的黑点问道:“父亲,那是什么?【既简洁,又有画面感】

那是一个鸟巢。” 【点题】父亲回答。

鸟巢?我又向前走了几步,想要看得更清楚些,鸟巢这类东西对于久居城市的我来说太稀罕,是一个充满幻想的事物,我踮起脚尖,眼睛几乎要眯成一条缝才看清,那鸟巢与我想象的有些不同,比外婆家的鸡窝要杂乱许多,无数的黑褐色枝条横七竖八地穿插在一块儿,丑陋无序的不像鸟儿能安家的地方。【写出了城里孩子的质颖与好奇。为下文父亲对话,推动故事发展铺垫。】我不禁心中怀疑:

那真是一个鸟巢?

可事实证明,那确实是一个鸟巢。在农村生活了小半辈子的父亲向我保证,那团杂乱如草球的不规则团状物就是一只鸟甚至几只鸟的家。

“你知道它们是怎么筑巢的吗?”父亲笑问。

我思考了一下,摇摇头,问道:“用树枝?”

“可不止那么简单,”父亲颔首,望向那鸟巢,我的目光随他一同望去,“要选好树杈,保证鸟巢筑好后不会掉下来,再一次次衔着,泥土,树叶,树枝,用唾液一点点将它们粘起,最后筑成这么大一个鸟巢至少得来回飞几百次,还不知道中途会不会遇到什么困难,然后呆在巢里,挨过一个寒冬。”

我微微惊讶,想象不出塔建一个鸟巢竟要花费如此多的精力。又眨眨眼睛仔细打量那个鸟窝,忽然眼睛一亮,似是看到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看!小鸟!那个是不是小鸟!”

那确实是两只小鸟,柔软的绒毛黄里透着褐色,如黑耀石般的闪亮双眼四下张望着,时不时抖抖骄小的翅膀,栖息在结实的鸟巢边沿,给朦胧的景色平添一股生气!不多时,一只通体褐色的大鸟飞入了鸟巢,应该是这两只鸟儿的父亲。它的嘴里叼着什么东西,好像在喂食。两只小鸟争先恐后地拍打着翅膀争食,“叽叽喳喳”的清脆叫声回荡在树间……多么温馨的画面!【描写小鸟与大鸟,为文造假,为情造假,都失真。删!】

我与父亲相视而笑,我一边望着,一边喃喃地道:“这是一个鸟巢。”

“嗯,这是一个鸟巢。”父亲重复我的话。

雨已经停了好长一段时间,夹裹着寒意的春风早已消失殆尽,我突然想起一句话:“鸟巢内部是无限的温暖,鸟巢外部是更广阔的世界,而它们则会熬过寒冬,迎来明媚的春光。”【油离文章主旨,不能聚焦中心。】

(注:文中横线句为笔者所画,“【】”内文字为笔者加注。下文,也同此。)

【评析】

这则随笔案例,写偶遇鸟巢,在父亲的帮助下反复深入地认识鸟巢,写了鸟的快乐,鸟巢的温馨。但停滞在自然层面,单写“鸟巢”,内容稍显单薄,情感略显单一,立意没有高度也没有厚度,尚待提升。同时描写失真,为情造假。两点瑕疵,非常明显。

从自然的鸟与鸟巢到生活中的父亲与家庭

如果打破随笔“停滞在自然层面”,突破单写鸟巢,延伸到写生活中的父亲与家庭层面,则可以解决这则随笔“没有高度厚度”问题。

指导策略:

1.帮助学生提取故事元素:文章共写鸟(大鸟与小鸟)、鸟巢、人(我与父亲)。

帮助学生进行关联分析:大鸟艰辛建巢养育小鸟,父亲养育我,艰辛建家。小鸟家温馨,我家温馨;大鸟艰辛付出,才有巢有小鸟;父亲艰辛付出,才有家有我。

2.帮助学生确立升格主题:由写写鸟家的温馨,颂大鸟的伟大、艰辛,升格为写我家的温馨,颂父亲伟大、艰辛。

3.帮助学生进行技术处理:增写父亲建家不易,和对我的体贴、爱护和我对父爱的理解感悟感激。大鸟、小鸟、巢与父亲、我、家双线骈进,通过我与父亲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结尾汇集合一,点题升华。同时,删除失真描写的文字。

4.帮助学生理清行文思路:由看见鸟巢触发父子对话,我渐进认识鸟巢,感慨鸟建巢的不易,联想到生活中父亲为家庭的辛勤付出,感激父亲,情感升华有层次,文末采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构建作者与读者的情感共鸣。

学生升格稿:

那是一个巢

……(原稿不变)

我微微惊讶,想象不出塔建一个鸟巢竟要花费如此多的精力。我望向父亲,他微驼着身躯,虚胖的身子让他看着显得愈加佝偻。落日的余晖挥洒在小路上,勾勒出父亲的轮廓。

   ⑩“走吧。”父亲带头继续走,望着他的背影,我才忽然发觉,从我记事起总是和蔼可亲的父亲,为我们这个家,早已“老气横秋”。多少回他凌晨早早地出门,扰了我的美梦,引起我的愤怒,我却没有在意他夜半回来时疲惫的身影;我总是埋怨他在我面前不停地接打电话,让我觉得我不重要,却也忽略了他每晚带回的放在餐桌上的美食;我好像又想起他连着好几天晚上喝得大醉,引起我不耐烦地吼叫,却依然没有注意他吃的解酒药,他粗汉般的笑,他的那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⑪ 记忆里,父亲留下了他的“肩膀”和“背影”。

    ⑫ 汪曾祺先生曾写过:“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这个家,或许不是父亲给予我们的最豪华的,可是这个家,却是他所能创造出来的最温馨的巢。他把这份美好无私地建造给了我们。充溢在这个巢中的,每一份操劳是凝固巢的泥土,它变得坚不可摧;每一份亲情是码实巢的麦秆,它变得温暖厚实。

   ⑬每一只鹊儿都有一个巢。父亲是温柔的印刻在血脉里的守护,我们栖息在父亲的温暖里,那里就是一个巢。(学生徐天怡升格)

【对比评析】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在不知不觉中对父亲的情感被激发出来,眼前见到的是鸟巢,心中所感是父爱,由写鸟巢升格到歌颂父亲的伟大,升格后的文章立意有高度有厚度了,表情达意更集中,较原文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为何删除原稿中节?又为何改原稿中结尾处“鸟巢内部是无限的温暖,鸟巢外部是更广阔的世界,而它们则会熬过寒冬,迎来明媚的春光”为汪曾祺“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我认为,父亲的伟大,是文章表现的主旨,“伟大”在何处,作者要想清楚,要找到表现的细节和方法。作者以鸟巢为喻,形象具体。以鸟巢为媒介讲动情故事。从发现鸟巢起笔,写出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与好奇,交待我、父亲、鸟巢三个故事中的元素,自然,简洁。父子对话,推动故事发展。但到了动情处9-10节,描写文字经不住推敲,出问题了:一是对那小鸟和大鸟的描写,失真。鸟,为了安全,鸟巢建在树杈处,一定高过人头,不让人够得着,而且又在远处,在黑点似的鸟巢里的小鸟,能看得到吗?即使到了近处,到了鸟巢树下,也要根据看见的迹象,推断:巢里有小鸟。但“柔软的绒毛黄里透着褐色,如黑耀石般的闪亮双眼四下张望着,时不时抖抖骄小的翅膀,栖息在结实的鸟巢边沿,给朦胧的景色平添一股生气!”这是鸟巢在身边眼前,而且被扒开后,仔细观察时,才能看到的景象。“我”这时站在树下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的,这是完全臆想的,违背生活常识与逻辑,假。“不多时,一只通体褐色的大鸟飞入了鸟巢,应该是这两只鸟儿的父亲。它的嘴里叼着什么东西,好像在喂食。两只小鸟争先恐后地拍打着翅膀争食,‘叽叽喳喳’的清脆叫声回荡在树间……多么温馨的画面!”,“通体褐色的大鸟”为什么应是小鸟的父亲而不是母亲呢?若是在你的眼前身边,它就不怕你捉它,还敢靠近鸟巢吗?这都是不合常识的。纯粹是为文作假。真,虽不能狭隘地等同于生活细节的实录,但必须合乎情理,合乎逻辑,即使不是生活中实有的,也应该是生活中可能发生的。老师要指出来,这种为文作假,害文害人。这节文字整段造假,全部删除。

同时,为充实表现家庭亲情主题,突出父亲的伟大,又增写了父亲持家不易和对我的体贴关心及我对父亲爱的领悟与理解。这一减,解决了描写失真的问题,这一增,充分有力地突出了家庭亲情主题。

汪先生“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话,突出了家的温暖,比原稿中“鸟巢内部是无限的温暖,鸟巢外部是更广阔的世界,而它们则会熬过寒冬,迎来明媚的春光”更聚焦“家庭”中心,实现了随笔立意从自然层面鸟巢到生活家庭父爱层面的跃升。

学生虽然改了,但这些变化的理由未必能悟透说清,如果不悟透说清,学生理解认识上迷糊,就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

从描写到转述

因描写失真,而将原生态稿中910“大鸟小鸟”生活场景的内容都删除了。可否保留其内容,仅改变其表现方式呢?

可以。

细想来,这些删除的内容与文章中心是有关联的,也对文章中心有支撑作用,可以保留,这契合文章逻辑。但表现方式,不是以我之所见角度,进行描写展开,而应是以我之所闻角度,听父亲的转述,听父亲讲动情故事展开。父亲阅历丰富,既有乡村生活的经历,又有城市生活的经历,是我生活中的“智者”,对鸟巢及鸟们的生活很熟悉,让父亲讲述,契合文中父亲的阅历、形象与身份,合乎逻辑,具有合理性。文章的每一个文字,都是作者孕育的孩子,只是因描写失真,就让作者忍痛割爱,作者难舍,心有不甘,所以,保留,具有合情性。

指导策略:

请学生想像一下:谁在鸟巢里孵育小鸟?孵育期间,小鸟的父亲、母亲分工怎样?责任各是什么?父亲回答这些问题的答案时语言、语气、神态。并把文字写下来。

于是,师生合作,有了下文升格合作稿:

那是一个巢

夕阳被揽进大地的怀抱,村子上空飘着袅袅炊烟,和着清风逐渐散开。泥土与芳草混合着的湿润气味缭绕在我的鼻尖,还夹杂着一丝被雨水冲刷过的凉意,我紧了紧衣服领口,跟随父亲走在小道上,无意间瞥到那棵树上,目光便不肯移动了,指着那棵树上的黑点问道:“父亲,那是什么?

“那是一个鸟巢。”父亲回答。

“鸟巢?”我又向前走了几步,想要看得更清楚些,鸟巢这类东西对于久居城市的我来说太稀罕,是一个充满幻想的事物,我踮起脚尖,眼睛几乎要眯成一条缝才看清,那鸟巢与我想象的有些不同,比外婆家的鸡窝要杂乱许多,无数的黑褐色枝条横七竖八地穿插在一块儿,丑陋无序的不像鸟儿能安家的地方,我不禁心中怀疑:

那真是一个鸟巢?

可事实证明,那确实是一个鸟巢。在农村生活了小半辈子的父亲向我保证,那团杂乱如草球的不规则团状物就是一只鸟甚至几只鸟的家。

“你知道它们是怎么筑巢的吗?”父亲笑问。

我思考了一下,摇摇头,问道:“用树枝?”

“可不止那么简单,”父亲颔首,望向那鸟巢,我的目光随他一同望去,“要选好树杈,保证鸟巢筑好后不会掉下来,再一次次衔着,泥土,树叶,树枝,用唾液一点点将它们粘起,最后筑成这么大一个鸟巢至少得来回飞几百次,还不知道中途会不会遇到什么困难,然后呆在巢里,挨过一个寒冬。”

我微微惊讶,想象不出塔建一个鸟巢竟要花费如此多的精力。又眨眨眼睛仔细打量那个鸟窝,忽然眼睛一亮,似是看到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看!小鸟!那个是不是小鸟!”

“这是小鸟,是喜鹊父亲坚定地说。【小鸟,明确为喜鹊,便于讲父亲老房子的喜鹊养家育小的故事。】

“以前,我们家老房子,窗前,就有只鸟巢。喜鹊筑巢窗外,使得我有机会一窥鸟的生活奥妙,其中最让我感慨的,是喜鹊夫妇的恩爱与辛劳。从415日起喜鹊妈妈就承担起孵育小喜鹊的责任,每天几乎24小时趴在窝里。喜鹊爸爸每天早晨五点多开始送吃的,每个小时送两三次,一直到晚上七点多才‘下班’。辛苦而匆忙的身影给我留下特别深的印象,不由得感叹‘世上只有爸爸忙’。喜鹊妈妈每次吃过饭一定会从窝里站起来送喜鹊爸爸,她站在鸟巢上目送丈夫飞走的背影雍容华贵,令人想起唐朝的皇后。”父亲缓缓而深情地说。【突出喜鹊夫妇恩爱一家温馨及小喜鹊父亲的辛劳付出。与自己的父亲形成类比。为下文写父亲张本。】

我望向父亲,他微驼着身躯,虚胖的身子让他看着显得愈加佝偻。落日的余晖挥洒在小路上,勾勒出父亲的轮廓。

   ⑩“走吧。”父亲带头继续走,望着他的背影,我才忽然发觉,从我记事起总是和蔼可亲的父亲,为我们这个家,早已“老气横秋”。多少回他凌晨早早地出门,扰了我的美梦,引起我的愤怒,我却没有在意他夜半回来时疲惫的身影;我总是埋怨他在我面前不停地接打电话,让我觉得我不重要,却也忽略了他每晚带回的放在餐桌上的美食;我好像又想起他连着好几天晚上喝得大醉,引起我不耐烦地吼叫,却依然没有注意他吃的解酒药,他粗汉般的笑,他的那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⑪ 记忆里,父亲留下了他的“肩膀”和“背影”。

    ⑫ 汪曾祺先生曾写过:“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这个家,或许不是父亲给予我们的最豪华的,可是这个家,却是他所能创造出来的最温馨的巢。他把这份美好无私地建造给了我们。充溢在这个巢中的,每一份操劳是凝固巢的泥土,它变得坚不可摧;每一份亲情是码实巢的麦秆,它变得温暖厚实。

   ⑬每一只鹊儿都有一个巢。父亲是温柔的印刻在血脉里的守护,我们栖息在父亲的温暖里,那里就是一个巢。

(赵道夫、学生徐天怡升格合作)

从“小我”、家庭到“大我”人类自然命 运共同体

以上,我们已经领着学生,主要聚焦家庭父亲主题。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为学生拓展思维,将眼光引向人与自然共建命运共同体,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大主题。

于是进入拓展阅读环节:

【拓展阅读】

鹊巢之覆

万飞

 “——”我家院墙外又响起了电锯声,伐木工人又开始锯树了。

  伐的是紧邻院墙的一小片杨树林。春节前,已砍伐了一大半,仅余下斜对着我家的两棵,其中更高更直的那棵丫枝上还有个老大的鸟巢。

 那是喜鹊的巢。我暗暗高兴,因为内心深处已把喜鹊看作吉祥的鸟。

 在因疫情禁足的这些日子,每当看见喜鹊来去,心中便替那长尾巴的鸟儿庆幸,庆幸它们还有家可归。

 嗡嗡声来自西半部。一阵有节奏的电锯声响过之后,紧接着咔嚓一声清脆的断裂声,就见一棵杨树斜斜地倒下,继而就是的一下闷响。

 整个上午,伴随着周而复始的嗡嗡、咔嚓、轰的声响,西半部的杨树在逐渐减少,我家南面的天空渐渐宽广了起来。

我又抬眼看那高高的鹊巢。枝杈间那一簇错落有致的干树枝,是我见过的最大的鸟巢,如果按照人居的标准计算,喜鹊的巢在鸟界真算得上豪华住宅了。也许,伐木工人也不忍心毁掉这空中别墅吧!我想。

哎!那棵有鸟巢的树被伐啦!刚过午,妻急急地过来对我说,那鸟巢里说不定还有鸟蛋呢。

我呆呆地出神。我所担心的也正是这个,唉!担心又有什么用,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我先前还猜想伐木工人会慈悲为怀手下留情呢。看来,这都是我一厢情愿的臆想。连穿山甲和果子狸这样的国家级保护动物都有人捉来满足口腹之欲,谁还会怜惜几只鸟蛋而少伐一棵树呢?

突然怀念那些隔窗聆听喜鹊鸣唱的清晨,那欢快的啁啾,弥散在清澈如雾的空气里,使人的心也沉静。可是,从今以后再也不会有鹊来仪。

望着院墙外空荡荡的天空,我似乎顿悟人类是万物的灵长这句话的另一内涵,那就是身为高级动物的人类可以随意处置其他万物的生命。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天下,难道就只是人类的天下?

(来自微信朋友圈)

帮助学生思维操练:

1.同是写鸟巢,这篇文章主题是什么?

2.材料组织与我们学生组材有何不同?

3.如果仍以这则有瑕疵的随笔为基础素材,我们的眼光投向“大我”人类、人类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如何完成进一步的升格文章呢?

这是万飞老师在朋友圈晒的随笔,因为与本则有瑕疵的随笔关联度高,拿来作为课程资源,打开学生眼界和思路,把学生写作思维引向更美好的那一方!

这样,从一则有瑕疵的随笔出发,教育学生写文章,要写真情实感,真情实感的生活细节,不一定是生活中实有,但一定是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是合乎逻辑、合乎情理的存在,领着学生的写作思维走一步,再走一步,三步三个台阶,让学生不断走进其最近写作发展区,迈小步,不停步,积小胜为大胜,思维不断提升,眼界不断打开,不断走向高处,不断走向广处,一定会不断走向美丽的写作新世界。

通过剖析“一”,总结经验,让更多的学生掌握思维规律,举一而返三,触类而旁通,就会让众多 “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了。

注意这个“一”,要有典型性,要体现进阶写作规律,要表达课堂教学立意与主题,要教师自己研得透,讲得清。

关闭

网站二维码

版权所有:盱眙县教师发展管理中心 备案号:苏ICP备17040229号-1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