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子阅读 >> 正文

闻得静湖荷花香

——暑期赴东北师大学习之所得

发布时间:2017-08-28  点击:[]  来源:


                        

   为了培养造就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和开拓创新精神,掌握现代科学文化和管理知识,懂教育、善管理、作风优良、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育管理干部队伍,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办学水平。2017年7月23~29日,盱眙县教育局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赴东北师范大学开展研修活动。

东北师大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坐落在美丽的北国春城长春市,素有“花园式”学校的美誉。

我们研修的地点位于校内名胜静湖岸边,正值荷花飘香时节,每日从静湖上的小桥经过时,荷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令人神怡,醒脑、明目、提神,聆听教授之言,亦有明目、醒脑之功效,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故把学习之所得取名闻得静湖荷花香。

一周的学习培训,前几天均为聆听讲座、报告,最后一天是考察、学习,下面,我先简单概述一下本次研修的主要内容。

NO:1  教师管理与评价

授课教师:东北师大教育学部  邓涛  教授

邓教授从科学设计教师管理制度、改进教师评价、实施阶梯化教师发展、优化教研训制度四个方面入手教给我们具体的步骤和方法。近年来,国家在教师管理上出台了许多新政策,如为了加强教师考核和评价,实施了绩效工资制度;2012年颁布实施了《教师专业标准》;实行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考核制度;打破“终身制”逐步解决教师队伍“出不去,进不来”的问题;《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和教师职称评定改革。国家政策对学校的教师管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即一个中心:力促教师追求专业发展;二个任务:学校依照《标准》评价教师;教师个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四个方向:更新理念、拓展知识、提升能力、高度重视师德。他还深刻剖析了教师队伍的现实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管理要求。他认为:不考虑教师职业特点,而机械借鉴企业、公司等其他行业的科学化管理办法(过于倚重量化、淘汰、竞争导向等),不能从根本上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但是,实践也证明纯粹的“俱乐部”式的、过于强调人性化管理也会导致教师管理“失范”。教师管理应该是科学管理与人性管理的结合。在教师的评价上,他认为传统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只看绝对值,不看增量;德、能、勤、绩考核只看单项和总分无法兼顾;轻视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幸福;他主张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奖惩性评价用于做出有关教师聘任、提升及增薪这类人事决策;用于教学效能的核定,它的特点是以管理人员为主导。发展性评价目的是促使教师的专业发展;评价提供教师优缺点、长短处的信息,使学校能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他们发展;特点是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导向的。

NO:2  校长专业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

授课教师:吉林省教育学院、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  陈禹 教授

陈教授认为,校长专业发展是“新形势”下的“新常态”,是适应外在诉求的内生动力;校长职业生涯规划是“新常态”下的“新思路”,是根植自主发展的个性表达。就本质而言,校长专业发展是校长个体专业实践的完善与改进,校长专业发展需要校长兼具根植“教育初衷”的“应然”本质辨识,聚焦“教育格局”的“实然”现实审视,立足“教育实际”的“能然”行动表达。

陈教授从“教育本质思考”与校长专业发展,“基础教育变革”与校长专业发展,“校长专业标准”与校长专业发展三个方面回答了为什么说校长专业发展是适应外在诉求的内生动力的命题。

陈教授认为,脱离了教育本质的初衷追问,谈校长专业发展,不切实际。什么是教育的“初心”?教育之初心在引导激发,而不是灌输知识;教育之初心在鼓励从善,而不是理解规范;教育之初心在丰盈灵魂,而不是掌握技艺;教育之初心在温暖心灵,而不是强化技艺;教育之初心在点亮人生,而不是预知未来。不忘初衷,方得始终。校长要有卓越的追求,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用“大格局”看世界;思在脑、技在手、能在身,以“专业化”履职责。

在谈及“基础教育变革”与校长专业发展时,从基础教育改革的动向聚焦、现代校长的职业内涵与角色定位、校长专业发展的基本取向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基础教育改革的动向聚焦从“全民教育”到“全民学习”,从“课程中心”到“学生立场”,从“能力本位”到“价值导向”,从“知识传授”到“创新培养”,从“信息工具使用”到“教学模式”改变,从“单一测评”到“综合评价”;现代校长的角色定位要立足今天,指向未来。要具备“领导者”的角色素养—有思想,做“大旗”;要具备“教育者”的角色素养—懂教育,做“大家”;要具备“管理者”的角色素养—多智慧—做“大总”;要具备“研究者”的角色素养—富学问,做“大师”;要具备“协调者”的角色素养—善协调,做“大使”。校长专业发展的基本取向:要做“真”的追寻者—自我更新的内涵发展取向,立足“求真”理想信念,基于对教育为什么?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等本质问题的理解,切实立足校本,不断提升办学的“解释性”高度和“感召性”深度,有效达成自我更新的内涵发展;要做“善”的传播者—立足德行的引领发展取向,正所谓“正人先正己,律人先律己”,以德为先是校长营造学校组织和谐共进氛围,引领学校切实改进和有效发展的关键;要做“美”的创造者—终身学习的动态发展取向,打造学习共同体,引领教师共同研究,在学校中共同发现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是校长的幸福;要做“爱”的践行者—育人为本的持续发展取向,饱有教育之爱,是校长专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必要基础,没有仁爱之心的人是不适合做教育工作的。

校长专业标准包含三个方面的要素,即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包含专业理念、专业情意、专业自我;专业知识包含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一般性知识;专业能力包含教学领导力、组织领导力、价值领导力。

校长专业标准与校长专业发展,校长的专业角色立场,价值领导者、教学领导者、组织领导者;校长专业职责范畴,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校长的专业素养重点要修炼责任担当、领导能力、创新品质。

校长职业生涯规划是促进专业发展的行动自觉,陈教授从为什么要谈校长职业生涯规划?什么是校长职业生涯规划?校长职业生涯规划的行动建议三个方面进行了陈述。

NO:3 做心灵的守护者—校长心理健康的维护与调适

授课教师:东北师大  王海英  教授

我们通常认为,只要没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和行为障碍就是心理健康,这是狭义的理解,真正广义的心理健康是以促进自我心理调节,发挥更大心理效能为目标的。心理不健康主要有三种类型:心理困惑、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有三个标准:平均基准、病理基准、价值基准、主观感受。维护与促进心理健康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正确认识心理健康;二是找原因,看是否受到遗传因素或社会因素的影响;三是采取合适的方法,一要保持健康的情绪,学会转移、宣泄、适度的体育锻炼、善于运用心理暗示、学会放松;二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认识到人和人之间的个体差异,运用心理移位的方法与他人进行沟通,运用行为转变的方法,培养阳光思维。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使工作成功率和个人幸福达成率达85%以上。王教授认为:问题不是问题,如何面对问题才是问题。

NO:4  “差点教育”理念下的学校管理

授课教师:吉林省学生资助中心主任、东北师大教授 黄宝国

差点教育,是黄宝国教授根据高尔夫球的“差点制度”,以及自己对芬兰教育特点进行系统分析而提出的教育理念,其核心内容是十六个字,即:尊重差异、研究差点、缩小差距、共享差别。他指出:尊重差异是教育公平的具体体现,理解差距是客观现实的必然要求,研究“差点”是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共享差别是幸福人生的美好愿景。    

黄教授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和生动鲜活的案例,深入浅出、条分缕析地介绍了差点教育的提出背景、基本内涵、实施策略和未来思考,号召教师要从“尊重差异、研究差点、缩小差距、共享差别”四个维度,关注学生个体纵向发展,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反思,最终使学生个体自主发展。他希望,教育者要尊重并理解学生个体情商、智商以及能力、思维等方面差异,以“尊重为前提、扬长为核心、生态为保障、纵评为关键、创新为动力”,努力创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育。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在尊重差异中关注个性,在理解差距中全纳包容,在研究差点中科学实践,在共享差异中培育多彩的生命。差点教育理念让学生人尽其才,满足学生的个体发展诉求和全面发展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自我反思和自我超越中实现最大的成功。

NO:5  美国基础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授课教师:东北师大  陈坚  教授

美国当代著名的比较教育家贝雷迪说:从认识别人而得到的自我认识是比较教育所能提供的最有价值的教育。中国教育与美国教育如果非要比较出究竟谁好谁坏,恐怕谁也不能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有人用一句调侃的话给出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答案,那就是“美国有有特点,中国有特色”。

陈教授基于教育理念到教育实践的客观评价,从教育管理体制、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考试制度六个方面对中美教育进行了全方位的比较和分析。美国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采取的是地方分权制,中国的则是中央集权制;美国在课程设置上注重个性化、综合化、生活化,中国的课程设置过于学术化,缺乏对社会、对生活的紧密联系;美国的教学方法学少悟多,中国的教学方法学多悟少;美国的教学手段采取的是信息模式,中国的教学手段采取的是工业模式;美国的教学组织形式采取的是包班制、走班制、小班化教学,中国的教学组织形式则比较单一;美国的考试自主权在学校,中国的考试自主权在国家。

NO:6  育人先育心—学校德育工作的理念与方法

授课教师:东北师大  杨秀莲  教授

杨教授从师生距离最小化,德育内容生活化,德育方法情感化三个方面为我们阐释了学校德育工作的理念与方法。师生距离最小化,一要缩小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二要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三要拥有威信与魅力,注重仪“表”、言“表”、行“表”、智“表”;德育内容生活化,一是品德教育源于生活,德育强调的是一个人德行的养成,而德行的养成离不开人的生活;二是品德教育在生活中,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开展品德教育;三是品德教育为了生活,学校的德育目标是为了生活,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走向未来生活;德育方法情感化,一要善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用好德育工作的激励感化功能、调节功能和引动功能,打开学生心扉,实现心灵沟通;二要善用“赫洛克效应”,对学生多鼓励、少放任;三要善用情感效应,规定要严、管理要宽、执行要松,管身变管心,管人变 感人。总之,好的德育要尊重学生之天性,培养学生之个性,修炼学生之德性,完善学生之人格。

NO:7  校长信息领导力的内涵与发展

授课教师:东北师大  郑艳林  教授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决定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效果、效率和效益。郑教授在讲座中提出了校长要做一位会利用信息技术的“四有”校长:1.有态度:充分认识技术应用的意义。2.有理念:明确技术为何、为谁而用。3.有方法:掌握技术应用机理与方式。4.有技巧:不求高大上,但求最适当。并提出了信息技术应用的本质:数字化不是目的,教育发展才是目的!技术不是主体,内容与人才是主体!整场讲座,郑教授针对当前信息技术应用的误区,给我们作了详细解读。由此让我想到了我们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或优质课比赛中,有的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效果,大量的运用了多媒体教教学。课件制作的非常华丽,但对课堂教学的意义却不大,有的课件甚至冲击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考察学习:长春市第52中学

长春市第五十二中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伊通河畔,是1995年经省政府批准的长春市18所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校之一,成立于1964年。现由幼儿园、小学、初中三个学部组成。共有教学班166个,教职工510人,学生8900人。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倡导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师生关系民主化、教学方法科学化、教学思维创新化,学校开设英、日两个语种,以外语、信息技术教育为特色,在中、小学部分学科实行双语教学。

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生、师、校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为社会文明进步育人"为办学宗旨;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核心的成长动力教育"为办学特色,建立了能主动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创建了能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评价机制;构建了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教学保障体系。

在参观考察的过程中,52中为我们重点介绍了该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该校相关领导就学生评价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践应用,讲述了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操作流程以及取得的成效;就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信息化平台应用、相关工具使用,作了演示讲解;最后,还就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给学校带来的价值和变化以及学校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意义和取得的成绩做了总结性的发言。该评价体系,既有理论依据,又易于操作实践,给了我们很多的触动和启发。

三点收获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短短几日,我们有幸聆听了诸多专家、学者的精彩报告和经验分享,并实地考察了长春第52中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成果,感慨良多,收获颇丰,现以“闻道”、“受业”、“解惑”三个关键词来概括本次学习的所得所获。

一是“闻道”,这里的“道”是大家之言,是专家教授的教育思想和观点主张。邓涛教授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师管理模式—模糊管理,很有实践价值;陈禹教授认为,校长专业发展是适应外在诉求的内生动力,校长职业生涯规划是促进专业发展的行动自觉;黄宝国教授从尊重差异、研究差点、缩小差距、共享差别四个方面提出了“差点教育”的理论;杨秀莲教授从师生距离最小化、德育内容生活化、德育方法情感化三个方面为我们讲解了学校德育工作的理念与方法。闻此“道”,解决了校长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做什么的问题。

二是“受业”,这里的“业”是指具体的思路和方法。王海英教授不仅为我们教授了心理健康知识同时也为我们做了一场心理健康辅导。她从正确认识、原因剖析、操作方法三个方面提供了维护与促进心理健康的具体方法;陈坚教授通过对中美教育的分析比较为中国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也为我们每一位校长找回了民族自信;郑艳林教授不仅为我们阐释了发展信息化领导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还交给了我们许多有关信息技术实践操作的方法和技巧。受此“业”,解决了校长在日常工作中怎么做的问题。

三是“解惑”,教育理论的阐述,具体方法的剖析,活动案例的分享,引发我们内心的共鸣,也把埋藏在我们心头的诸多困惑一一解开,同时也让我们实现了从教育自觉到教育自信的转变。解此“惑”,解决了校长在日常工作中为什么的问题。

七月的长春,天高云淡,风清气爽。静湖内,粉荷朵朵;小桥畔,芳香阵阵。虽然七天的时光短暂,但我们依然难忘各位导师的精彩演讲,更难忘记他们带给我们的如沐春风的神爽,看了,听了,学了,悟了,才真正感觉到教育呈现于世界的千变万化。善学者,用至城;敬业者,用爱心。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只要我们从自身实际出发,学人之长,避己之短,我想,盱眙教育也定会春色满园,让我们共同努力,铸就盱眙教育的新篇章。

关闭

网站二维码

版权所有:盱眙县教师发展管理中心 备案号:苏ICP备17040229号-1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