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教电[2017] 1号
各县(区)教育局,开发区、工业园区、生态新城、盐化新区社会事业局,市直各中小学:
现将《淮安市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方案(试行)》印发给你们,希望各单位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努力提升全市智慧教育水平。
附件:淮安市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方案(试行)
2017年2月13日
附件
淮安市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方案(试行)
(2017年1月)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江苏智慧教育建设的实施意见》、《江苏省“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江苏教育现代化监测指标》和《关于加快推进“智慧淮安”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以及淮安市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要求,立足淮安实际情况,经过多次调研、修改、完善,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十三五”期间,全市60%中小学校建成智慧校园。
二、工作任务
以智慧应用为重点,关注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各环节应用需求,以推动数据智能化产生、推送、分析及应用为主线,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方面的深度融合,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同时形成一套有价值、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推动淮安智慧教育体系建设。主要是五个方面的工作:
1.建设基础智慧环境。信息化环境是智慧校园创建的基础。各地要立足现有数字校园建设基础条件,基于“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的自然演进”,学校建设有线、无线全覆盖的校园网络环境,移动学习终端、创新实验室、学科功能教室等新型教学应用场所,提高“三通两平台”覆盖率,建立“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皆学”的泛在学习环境。
2.推进融合创新应用。应用是信息化的核心理念。各地要以智慧校园创建工作为平台,进一步提升“三通两平台”建设水平,深化网络学习空间应用,鼓励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备课授课、家校互动、网络研修、指导学生学习等活动;鼓励学生应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拓展阅读、网络选修课等学习活动;鼓励家长应用网络学习空间与学校、教师、沟通互动等活动。学校要积极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管理、研修、等教育学习活动,实现在网络时代下对学生学习、老师教学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新模式的创新与探索,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十三五”时期,全市将创建一批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验县区、示范学校,推动信息技术应用综合创新。
3.强化教师专业发展。智慧校园创建工作关键是人的要素,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是根本。各地要努力搭建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平台,要制定资源建设、应用测评、绩效考核等标准,合理认定专业技术人员和教师工作量,加强应用工作考核,促进信息技术在广大师生日常教学、学习活动中的常态应用和创新应用。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竞赛、评比、科研等活动,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能力、信息技术环境下网络教研、科研能力等,创新教师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4.促进资源共建共享。优质资源建设是智慧校园创建过程中重点工作之一。各地要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学生信息技术竞赛活动,通过示范课评选、信息化教学技能比赛、优秀资源征集和课题研究等活动,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汇聚工作,加大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力度。要开发深度融入学科教学的课件素材和制作工具,建设优质网络课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等数字教学资源,不断丰富教育资源库。要通过网络课堂、网上教研等实现资源推广、资源共享,推进优质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推广和应用,促进区域各学校共享名师名校优质教育资源。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开展校际合作项目和远程协作研究与学习活动,促进城乡学校的交流与合作,扩大优质学校的示范效应,为推进信息化环境下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与应用提供典型经验。
三、责任分工
市教育局出台智慧校园建设相关文件,制定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方案,并将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列入县(区)年度教育工作目标考核,负责过程监督和组织验收。
各县(区)教育局统筹辖区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制定区域建设计划,建立长效的建设、管理和应用推动机制,确保规定时间完成目标任务。
学校是智慧校园建设实施主体,要依据相关评估标准,本着注重节俭与创新原则,与合作公司一起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努力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教育教学,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实施步骤
按照每年的创建工作安排,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主要工作
1、成立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
2、召开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启动大会,将智慧校园创建工作纳入学校年度计划,健全信息技术应用管理制度。
3、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创建工作经验;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教育教学指导,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智慧课堂教学能力。
4、积极寻求合作企业,共同完成建设方案编制,创新机制,多方筹措资金。
第二阶段主要工作
1、学校按照计划组织开展全员培训,学校各教研组应用云平台开展智慧课堂教学示范课。
2、开足开好信息技术课,学生的信息素养明显提高。
3、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教育资源有效应用先进教师(创新型教师)的评比活动、每学年开展三项以上教育资源有效应用专题活动的竞赛,对活动中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
第三阶段主要工作
1、继续完善学校云平台的开发应用。探索构建教师公共服务平台,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专业成长课程服务。
2、逐步实现信息技术资源与学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校际间微视频、微课资源等共建共享。
3、初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教育云平台功能的进一步的扩展及平板电脑(电子书包)的应用,推进在线课堂的教学与评估,初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探索为学生搭建基于学习分析差异化与个性化学习服务的智能学习平台。
4、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尝试进行课程改革,实现智慧课堂。
5、形成基于网络平台的学生个性化发展评价体系。创新开展智慧教育研究,完善适合教师、学生个性发展、终身学习的网络空间,构建素质教育生态体系的新模式、新途径,逐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智慧型教育体系的方法和规律。
6、强化对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的督导与考核。
7、学校在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科研、校园安全、德育工作及家校联系等方面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
8、经费保障:落实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开展需求预算,确保创建资金有效应用。
第四阶段主要工作
1、学校全面总结智慧校园建设工作,进行总结提升,提炼创建成果,为全市推广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2、切实开展回头看工作,认真分析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
3、实施智慧校园建设工作考核表彰奖励。
五、评估验收
严格按照《淮安市智慧校园建设评估标准(试行)》要求,由市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估验收,采用分项打分的方法,每一项指标在规定的分值内由评估小组给分。总分在85分以上学校由市教育局认定为市级智慧校园,其中,“基础支撑、师生能力”二部分必须得分45分以上。
六、其他说明:
1、已经创建成为市级智慧校园的学校,市教育局每年将按一定比例推荐创建省级示范智慧校园。
2、本方案将依据智慧教育的发展要求不断进行补充完善,确保“十三五”末完成智慧校园创建任务。
3、对已经创建市级智慧校园学校,将依据智慧教育的发展要求不定期开展“回头看”抽查工作,第一次抽查不合格的,提出警告,第二次抽查不合格的,取消市级智慧校园称号。
4、《淮安市智慧校园建设评估标准(试行)》二级指标中带“*”的为农村中小学校在建设智慧校园时的建议参考性指标。
附件: 淮安市智慧校园建设评估标准(试行)
附件
淮安市智慧校园建设评估标准(试行)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评估方式 |
评估细则 |
组织 保障 10分 |
成立由校长牵头的智慧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落实学校信息化工作。(2分) |
实地查看文件和会议记录 |
完全符合要求得分。 |
制定并落实智慧校园管理、使用、网络安全、人员培训等制度(2分)。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中有智慧校园发展目标、内容,并按计划实施,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2分)。 |
实地查看 |
完全符合要求得分。 |
落实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开展需求年度预算,确保学校教育资源有效应用、信息技术装备的维护和更新需要的经费(2分)。建立有利于加快信息化发展,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的激励评估机制(2分)。 |
实地查看走访 |
完全符合要求得分。 |
基础 支撑 20分 |
学校实现校园有线、无线全覆盖,百兆带宽到桌面,可集中进行基于身份认证的接入控制(2分)。 |
实地查看 |
完全符合要求得分。 |
每间教室(含专用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设备完好率 100%。2015年后新增设备要采用交互式多媒体设备(2分)。 |
实地查看 |
完全符合要求得分。 |
学校录播系统集摄像、现场编辑、网络直播、后期点播、互动评论、视频会议等功能于一体(1分)*。专任老师每年至少使用2次(3分)*。 |
实地查看 |
完全符合要求得分。 |
学校建有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学生考勤、校内消费、图书借阅、食堂就餐、门禁管理等诸多功能)(2分)。学校建有虚实结合、真实与虚拟互补实验教学环境(2分)*。 |
实地查看 |
完全符合要求得分。 |
资源建设有总体规划,循序渐进,分步实施(2分)。对教师使用、共享资源均有相应激励机制(2分)。 |
实地访谈 查看材料 |
完全符合要求得分。 |
数字资源以教学视音频为主,包含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学习资源、练习测试、作业、拓展资料及教学反思、学生反馈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在淮安市资源建设中完成市电教馆任务。(4分) |
实地访谈 查看材料 |
资源平台常态应用占4分,完成市电教馆任务得2分。 |
应用 融合 25分 |
具有安全的校园门户网站,能对校内外公开信息,提供信息检索、统计、日志管理等服务,门户信息及时更新。(2分) |
网上查看 |
逐项打分,有一项1分,最高得2分。 |
校园平台拥有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研训、智慧展现与分析等应用系统,支持与统一认证系统的集成,实现各项管理功能常态化应用(10分)。注重教与学过程大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实现教师教情、学生学情的及时精准反馈,实现个性化的学习(4分)。支持多种智能终端连接(2分)。 |
网上查看 |
每建有1个功能模块且常态化应用得4分,最高得10分。其他逐项打分。 |
建有家校沟通平台,家长能及时、全面、深度了解学生出勤、学习、生活等情况。(3分) |
网上查看 |
有沟通平台得1分,常态应用得3分。 |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用各种智能移动终端进行教学变革;帮助学生利用网络空间进行讨论、作业、考试、拓展等创新型开放学习探索。(4分) |
实地访谈、查看 |
有1个教学班及以上,常态化进行教学实践探索得4分。 |
师生 能力 35分 |
校长每年主讲1次信息化相关内容讲座(2分)。主持2次对老师信息化教学公开课的点评活动(2分)。领导小组成员率先开通个人学习空间并熟练应用(2分)。 |
查看讲座讲稿、图片等资料 |
资料齐全得分。 |
定期开展教育信息化的新知识、新技术与新媒体等应用专题培训,每学年教师培训20学时以上(2分)。每学年开展1次信息化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微课制作等比赛和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交流、展示活动(2分)。学校教师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培训100%合格。(3分) |
查看活动图片资料 |
资料齐全得分。市级培训100%合格得分,否则不得分。 |
教师能自主制作课件或改造课件,每节课有电子教案及相关资源包(2分)。每位教师每年录制不少于5个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的微视频(5分)。 |
实地访谈、查看 |
逐项打分。 |
完成省市教师、学生人人通空间建设任务(7分)。60%教师每月至少发表2篇教学日志(4分)。学生能通过个人空间进行个人学习、交流等(2分)。 |
随机查看 |
完全符合要求得分。 |
近 3 年,学生参加各种信息技术活动或竞赛的人数达到或超过学生总数的五分之一,获奖学生数达到或超过参赛学生数的十分之一。(2分)* |
查看资料 |
完全符合要求得分。 |
发展能力 10分 |
能够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学段,不同学校的自身特点和发展目标,自主探索和创新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育教学或者科研创新应用,打造特色鲜明的智慧校园。(10分) |
实地查看 |
根据创新特色程度评定。 |